近年﹐一小撮教育工作者有這麼的一個‘理念’: ‘辦好一間學校﹐最重要以客為先﹐顧客永遠是對的。’閣下腦筋轉慢一拍﹐節奏落後半秒的話﹐還以為是一眾商賈人士在雞尾酒會上﹐侃侃而談一些老掉了牙的營商哲學。就這麼些所謂教育‘菁英’﹐ 談起自己的‘鴻圖大計’時﹐臉不紅﹐氣不喘﹐還裝起一副理直氣壯之道貌岸然相﹐想必孔大人乙己泉下有知﹐必顯靈於山東曲阜之孔廟﹐大吼一聲可怒也。
根據這一眾人等的邏輯﹐以客為先當中的‘客’﹐當然是呼應‘永遠是對’的顧客﹐泛指侍奉子女至上的家長們。 在外國﹐你不難發現﹐許多美式快餐店的工作區﹐總有一塊板﹐上面寫著: '一﹐顧客永遠是對的﹔ 二﹐如果顧客不對﹐請返回第一條規則’。此等美式商業文化﹐套用到某些教育人士的思想醬缸裡﹐竟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成了一種不知名的酵素﹐誤以為新時代﹐新思維﹐以商管模式辦中﹐小學﹐必定創意十足﹐在校董會的校務討論上﹐妙語連珠﹐什麼‘打造品牌’﹐‘顧客至上’等等學術套話悉數拋出﹐如此出色之口才﹐不投身保險業﹐也實在太浪費。
有云做人‘最怕改壞名’﹐汝則認為做人‘最怕讀壞書’﹐世無英雄﹐再觀乎當今本地的教育生態﹐大有‘怪風熏得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之嘆。若家長能作顧客待之﹐則學校乃工場也﹐教師﹐生產線上之技工耳﹐學生淪為貨品﹐學校淪為學店﹐並向顧客提供售後服務﹐如有投訴﹐即致電舉報熱線﹐有關方面必定竭誠為您服務﹐跟進並調查生產過程中是否出現人為錯誤﹐一旦發現任何技工之缺失﹐小則照肺﹐大則丟職﹐ 世道如此光怪陸離﹐難怪具經濟能力的有識之士﹐紛紛棄車保帥﹐ 一家大小﹐遠走他方﹐楓葉飄零處﹐少一分愚昧﹐添七分尊重教育之氣息﹐真箇天涼好個秋。
退一萬步來說﹐在教育領域傲視全球的美國﹐有同業推動大學教育商業化﹐捉襟見肘﹐波折重重以外﹐亦留下不少後遺﹐使人不禁要問﹐那些滿肚密圈之本地‘菁英’﹐何以如此信心爆棚﹐自信能開創一套嶄新的辦學模式。前哈佛大學校長伯克一直對所謂‘教學商業化’提出質疑﹐認為學府金錢掛帥﹐以‘客’為尊﹐最終必定以教育之核心價值作代價﹐長遠而言﹐學府喪失教育方針之‘話語權’﹐ 即對所謂‘顧客’言聽計從﹐事必躬親﹐公眾誠信徹底破產﹐師生的歸屬感一落千丈﹐如此置社會責任於不顧﹐‘菁英’們﹐您真的準備好了嗎?
沈思白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