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2, 2007
領悟
回想當年﹐少不更事如我﹐總覺得他苦口婆心的細語飛絮﹐遠不及打遊戲機過五關斬六將的背景音樂動聽﹐梵音與煩音﹐過去無從識辨﹐父親的心意﹐其實早就在每一本書上一個接一個的小蓋章﹐橘紅的墨跡透穿泛黃的紙背﹐名字都寫我的﹐不是他的。
Saturday, May 19, 2007
醉人紅
縱身一躍﹐意志抵不住地心引力﹐流星隕落的一剎﹐血滴把世界凝住了半響﹐干諾道中繁忙的交通仿彿給控制了﹐中環給靜音了﹐維港兩岸的華燈也變黑白了。淚眼一眨﹐猶見血泊中冒出了成千上萬的紅蝴蝶﹐伴隨著絲絲細雨的哀愁﹐漫舞於夜幕低垂的暮色中。蝶兒的拍翼聲此起彼落﹐敲醒了六百萬人的愚人夢﹐也為手中那一杯微暖的錫蘭紅茶﹐泛起了不安的漣漪。
還記得﹐當夜如冰﹐也徹夜難眠﹐你匆匆地離開﹐帶不走一縷玫瑰的餘香﹐更揮不去漫天的愁緒。有人埋怨你不辭而別﹐卻又不忍苛責。寶玉畢竟太累了﹐他靈石投胎﹐放任自我﹐「天然一股風騷﹐全在眉稍﹐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如此絕世風情﹐實在沒必要在一個品味愈形惡俗的城市裡﹐飲仙醪曲﹐錯演紅樓。
其實﹐世人難以明瞭﹐有一種鑰匙﹐在另一把心鎖深處﹐才可以敞開一扇門﹐去欣賞山高海深的壯麗。意在筆外﹐鬱悶難抒﹐在所難免。十一年前﹐你開了香江一代風氣之先﹐在舞台上顛覆了性別與表演藝術的定義﹐口紅與高跟鞋﹐不再為女性獨有。你那眉梢和眼角﹐再配合嫵媚的舞姿﹐燈光一晃﹐衣袖一揮﹐舞衣上的珠片閃光粼粼﹐電光跟火石亂舞之際﹐交織出一幅側面的驚艷﹐而那份教人屏息的狂放不羈﹐卻又出賣了你男兒本色的身份﹐這就是創意。
敢於挑戰自我﹐還有一份對藝術的執著﹐在這個年頭﹐恐怕還是沒幾個人會懂得細賞。身處在那個火紅的瘋狂世界﹐任憑程蝶衣再風華絕代﹐也終究難逃折翼之命運。回想你五年前曾長髮披肩﹐坦胸露臂﹐再次在舞台上演譯一門雌雄莫辨的美學。而這一次﹐你的創意給曲解了﹐對藝術的執迷﹐也像癡心錯付的眼淚﹐往溝渠傾注了﹐這……又是何等的巧合。
這裡的新生活﹐要踏入第十個年頭了﹐而你到了彼岸﹐不知不覺﹐也有四年了。時代變了﹐顏色換了。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你陪我們歡飲達旦剩下的那半瓶啤酒,星沫還綑繞在唇邊上。如今﹐滿天星斗﹐睥睨著一個湮遠的江湖﹐惟獨你妙曼的身段舞姿﹐依然教人心醉﹐優雅得像一織玫瑰紅的天鵝絨﹐在寧謐的山林翠綠和水天一色的蔚藍中﹐隱然自在的飄逸著。你為世俗留下了斜陽漸遠的一份思念﹐歲月無法為你的兩鬢添霜﹐一切的回憶﹐將永遠銘刻在琉璃屋中那一扇微開的窗上。
還記得﹐當夜如冰﹐也徹夜難眠﹐你匆匆地離開﹐帶不走一縷玫瑰的餘香﹐更揮不去漫天的愁緒。有人埋怨你不辭而別﹐卻又不忍苛責。寶玉畢竟太累了﹐他靈石投胎﹐放任自我﹐「天然一股風騷﹐全在眉稍﹐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如此絕世風情﹐實在沒必要在一個品味愈形惡俗的城市裡﹐飲仙醪曲﹐錯演紅樓。
其實﹐世人難以明瞭﹐有一種鑰匙﹐在另一把心鎖深處﹐才可以敞開一扇門﹐去欣賞山高海深的壯麗。意在筆外﹐鬱悶難抒﹐在所難免。十一年前﹐你開了香江一代風氣之先﹐在舞台上顛覆了性別與表演藝術的定義﹐口紅與高跟鞋﹐不再為女性獨有。你那眉梢和眼角﹐再配合嫵媚的舞姿﹐燈光一晃﹐衣袖一揮﹐舞衣上的珠片閃光粼粼﹐電光跟火石亂舞之際﹐交織出一幅側面的驚艷﹐而那份教人屏息的狂放不羈﹐卻又出賣了你男兒本色的身份﹐這就是創意。
敢於挑戰自我﹐還有一份對藝術的執著﹐在這個年頭﹐恐怕還是沒幾個人會懂得細賞。身處在那個火紅的瘋狂世界﹐任憑程蝶衣再風華絕代﹐也終究難逃折翼之命運。回想你五年前曾長髮披肩﹐坦胸露臂﹐再次在舞台上演譯一門雌雄莫辨的美學。而這一次﹐你的創意給曲解了﹐對藝術的執迷﹐也像癡心錯付的眼淚﹐往溝渠傾注了﹐這……又是何等的巧合。
這裡的新生活﹐要踏入第十個年頭了﹐而你到了彼岸﹐不知不覺﹐也有四年了。時代變了﹐顏色換了。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你陪我們歡飲達旦剩下的那半瓶啤酒,星沫還綑繞在唇邊上。如今﹐滿天星斗﹐睥睨著一個湮遠的江湖﹐惟獨你妙曼的身段舞姿﹐依然教人心醉﹐優雅得像一織玫瑰紅的天鵝絨﹐在寧謐的山林翠綠和水天一色的蔚藍中﹐隱然自在的飄逸著。你為世俗留下了斜陽漸遠的一份思念﹐歲月無法為你的兩鬢添霜﹐一切的回憶﹐將永遠銘刻在琉璃屋中那一扇微開的窗上。
Saturday, May 5, 2007
一個反邏輯的世界(Crimes Against Logic)
五月﹐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月份。先有納粹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六十二周年﹐再有濠鏡的一場勞動節風雲﹐為全城帶來一陣狂風驟雨。民間近年來多次發出了黑色暴雨警告訊號﹐但不見當局有何治本的防風措施應對。 單靠一套老掉了牙的政治修辭﹐已經很難抵擋山雨欲來的明流暗湧﹐畢竟那套屬於咸豐年代的紙糊裝潢用了那麼久﹐是時候換一套外國名廠不銹鋼鋁窗﹐保證耐用持久﹐下次刮風﹐也不用那麼狼狽。
懷特(Jamie Whyte)這一件舶來品'Crimes Against Logic'﹐ 道出了很多生活上常見的邏輯謬誤﹐當中以政客﹐新聞界及商界人士犯錯的機會最多。書中提供大量日常生活及時事的例子﹐來描繪當下邏輯謬誤充斥之現象﹐有些懷特筆下的案例﹐更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例如一部名導之電影公映﹐慕名者因導演之盛名﹐管他這次的電影語言運用是否屬水準之作﹐準會為叫好而叫好﹐而提出不同意見的你﹐會迅即給邊緣化﹐再配以冷嘲熱諷: '你這麼了不起﹐為何不自己去拍一部比他更好的電影出來?' 情況也類似你到一間享負盛名的餐廳用膳後﹐道出食品質素﹐室內氣氛以及侍應生服務態度不如大眾口碑﹐而往往遭人白眼﹐並質疑閣下成為餐飲業鉅子之本事﹐然後惡言相向﹐譴責你何德何能? 凡此種種現象﹐懷特統稱為盲目訴諸於權威之謬誤﹐或所謂‘閉嘴症候群’。
懷特亦精於解政治修辭之碼﹐為求活學活用﹐僅以‘事件’發生後官府之首次回應為例。就修辭包裝而言﹐祖國風味之政治邏輯噗鼻而來﹐先讓人感到無比親切﹐再有內容方面的情感衝擊﹐先把遊行的確切的訴求擱在一邊﹐隻字不提﹐繼而再含糊其辭﹐‘個別人士’定義不清﹐‘政治目的’為何也未加詳述﹐再就前高官涉查一事﹐引出有‘某種勢力’欲借‘事件’打擊政府威信之結論﹐一招鬼影變幻球﹐稍一不留神﹐準要給特府一個黃金機會﹐來個全壘打。
在政海浮沉而真有洞見者﹐上述特府的虛晃三招﹐全屬意料之內﹐反對聲音﹐實不必太煞有介事。套用所謂各大五十大板論﹐有一點確實不用置疑﹐且看過去七年多以來﹐小城逐漸與國際接軌﹐尤其在思考進路上﹐確實跟西方近年的新聞界有不謀而合之處。懷特以四年前美國攻打伊拉克為例﹐指當時輿論百花齊放﹐認定布殊為老父圓夢有之﹐掠奪伊拉克的石油有之﹐為盟友以色列鏟除敵人亦有之﹐總而言之﹐記者的目的只有一個﹐即試圖以布殊‘立心不良’之假設性動機﹐立下‘美國出兵伊拉克乃錯誤決定’之論。有人反駁﹐認為非常時期﹐傳媒同仇敵愾﹐理所當然。果真如此?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曾出版過一本針對此等言論之好書﹐質疑是否所謂一旦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傳媒就要喪失其一貫的編採的獨立性﹐有空再跟讀者介紹。
不要太高估現在部分西方傳媒的能力。既然布殊出兵前之動機純粹基於揣測﹐那又如何能夠充分解釋其行動是否恰當?此等反邏輯條件反射﹐於鄰埠也屢見不鮮﹐以殺警案為例﹐辯方律師仗義之舉﹐啟動了坊間的‘動機猜測機制’﹐當中的流言婓語﹐以一句廣府話作結﹐乃: ‘佢地唔收錢都肯﹐邊有咁好死?’﹐實變相乃一種民間的白色恐怖。
懷特這一劑良藥﹐內附之其中一段英文說明可堪細味: "How better can you refute an opinion or theory than by showing it to be inconsistent with something well known to be true?" 七年多了。一路走來﹐是非黑白為何﹐民間自有公論﹐豈容金權扭曲? 身處於混沌時代﹐ 詭辯之風有如一場瘟疫﹐全城為了防患於未然﹐應及早服用懷特健靈定驚散﹐對調理思維管道﹐確有功效。
懷特(Jamie Whyte)這一件舶來品'Crimes Against Logic'﹐ 道出了很多生活上常見的邏輯謬誤﹐當中以政客﹐新聞界及商界人士犯錯的機會最多。書中提供大量日常生活及時事的例子﹐來描繪當下邏輯謬誤充斥之現象﹐有些懷特筆下的案例﹐更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例如一部名導之電影公映﹐慕名者因導演之盛名﹐管他這次的電影語言運用是否屬水準之作﹐準會為叫好而叫好﹐而提出不同意見的你﹐會迅即給邊緣化﹐再配以冷嘲熱諷: '你這麼了不起﹐為何不自己去拍一部比他更好的電影出來?' 情況也類似你到一間享負盛名的餐廳用膳後﹐道出食品質素﹐室內氣氛以及侍應生服務態度不如大眾口碑﹐而往往遭人白眼﹐並質疑閣下成為餐飲業鉅子之本事﹐然後惡言相向﹐譴責你何德何能? 凡此種種現象﹐懷特統稱為盲目訴諸於權威之謬誤﹐或所謂‘閉嘴症候群’。
懷特亦精於解政治修辭之碼﹐為求活學活用﹐僅以‘事件’發生後官府之首次回應為例。就修辭包裝而言﹐祖國風味之政治邏輯噗鼻而來﹐先讓人感到無比親切﹐再有內容方面的情感衝擊﹐先把遊行的確切的訴求擱在一邊﹐隻字不提﹐繼而再含糊其辭﹐‘個別人士’定義不清﹐‘政治目的’為何也未加詳述﹐再就前高官涉查一事﹐引出有‘某種勢力’欲借‘事件’打擊政府威信之結論﹐一招鬼影變幻球﹐稍一不留神﹐準要給特府一個黃金機會﹐來個全壘打。
在政海浮沉而真有洞見者﹐上述特府的虛晃三招﹐全屬意料之內﹐反對聲音﹐實不必太煞有介事。套用所謂各大五十大板論﹐有一點確實不用置疑﹐且看過去七年多以來﹐小城逐漸與國際接軌﹐尤其在思考進路上﹐確實跟西方近年的新聞界有不謀而合之處。懷特以四年前美國攻打伊拉克為例﹐指當時輿論百花齊放﹐認定布殊為老父圓夢有之﹐掠奪伊拉克的石油有之﹐為盟友以色列鏟除敵人亦有之﹐總而言之﹐記者的目的只有一個﹐即試圖以布殊‘立心不良’之假設性動機﹐立下‘美國出兵伊拉克乃錯誤決定’之論。有人反駁﹐認為非常時期﹐傳媒同仇敵愾﹐理所當然。果真如此?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曾出版過一本針對此等言論之好書﹐質疑是否所謂一旦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傳媒就要喪失其一貫的編採的獨立性﹐有空再跟讀者介紹。
不要太高估現在部分西方傳媒的能力。既然布殊出兵前之動機純粹基於揣測﹐那又如何能夠充分解釋其行動是否恰當?此等反邏輯條件反射﹐於鄰埠也屢見不鮮﹐以殺警案為例﹐辯方律師仗義之舉﹐啟動了坊間的‘動機猜測機制’﹐當中的流言婓語﹐以一句廣府話作結﹐乃: ‘佢地唔收錢都肯﹐邊有咁好死?’﹐實變相乃一種民間的白色恐怖。
懷特這一劑良藥﹐內附之其中一段英文說明可堪細味: "How better can you refute an opinion or theory than by showing it to be inconsistent with something well known to be true?" 七年多了。一路走來﹐是非黑白為何﹐民間自有公論﹐豈容金權扭曲? 身處於混沌時代﹐ 詭辯之風有如一場瘟疫﹐全城為了防患於未然﹐應及早服用懷特健靈定驚散﹐對調理思維管道﹐確有功效。
Friday, May 4, 2007
重新估定一切價值
五四運動八十八周年﹐兩岸三地各有活動紀念。五四之發生距今近一個世紀﹐經歷了戰爭與和平﹐從貧窮衰敗走向一條暗藏洶湧的強國之路﹐所謂五四精神﹐對二十一世紀的中華民族﹐還有什麼樣的啟示?
自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以還﹐現代中國對賽先生﹐一直有著意亂情迷之戀﹐對德先生卻忽冷忽熱﹐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相好的時間跟冷戰的時間嚴重失衡﹐歷史上幾番春秋﹐她跟德莫克拉西﹐卻總是失諸交臂﹐幾度夕陽紅﹐難度真有緣無份? 還是她的放蕩不羈﹐偏執任性﹐縱上天有心成全﹐卻使她一再錯過大好姻緣? 而五四運動本身﹐又充當著一個怎麼樣的媒人角色?
五四精神的思潮﹐引胡適先生語﹐乃 “ ‘評判的態度’﹐簡單說來﹐只是凡事要重新分別一個好與不好......‘重新估定一切價值’八個字便是評判的態度的最好解釋。” (見<<胡適文存>>第一集﹐卷四) 五四精神之精粹﹐以現代廣告學的口號包裝﹐則在於‘思考要獨立﹐言論要坦白’。為繼承並秉持五四精神﹐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些人和事重新估價﹐才不負五四時代的菁英振我中華民族之重託。
平心而論﹐五四時代的部份文人之作品﹐思想空洞﹐言辭含混﹐什麼打倒孔家店﹐廢除文言文﹐為立新而立新﹐對傳統未有去蕪存菁﹐棄其糟粕而取其精華﹐為其後中國近代史悲壯慘烈之篇章﹐埋下了伏線。他們理性不足﹐狂熱有餘﹐也大概沒有精讀梁啟超先生的<<飲冰室文集>>。梁先生論先秦中國學術﹐提出之缺點包括: 邏輯思想之缺乏﹐物理實學之缺乏﹐無抗論別擇之風﹐以及門戶主奴之見太深等。
重新估定一切價值﹐是胡適之先生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神的總結和期許。放眼三百米外的不遠處﹐槍聲過後﹐奇趣依舊﹐一旦頭腦發熱﹐何謂邏輯及常識﹐在幾支穿雲箭拋物過後﹐竟得到了新的演譯方式﹐不啻是一種文明建設的偉大表現。其實﹐一個人若身體健壯﹐則自然百毒不侵﹔相反﹐若生活顛倒﹐煙酒循環﹐身體機能衰敗﹐就不要怪免疫系統失靈﹐破壞了正常的新陳代謝。五行相剋﹐亦能相生﹐一方水土之陰陽調和﹐詭辯無助趨吉避凶﹐ 逃避無助消災解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抽刀斷水﹐依然橫流﹐心中悲憂﹐也就無處釋由。
古晶(作者為退休教師)
自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以還﹐現代中國對賽先生﹐一直有著意亂情迷之戀﹐對德先生卻忽冷忽熱﹐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相好的時間跟冷戰的時間嚴重失衡﹐歷史上幾番春秋﹐她跟德莫克拉西﹐卻總是失諸交臂﹐幾度夕陽紅﹐難度真有緣無份? 還是她的放蕩不羈﹐偏執任性﹐縱上天有心成全﹐卻使她一再錯過大好姻緣? 而五四運動本身﹐又充當著一個怎麼樣的媒人角色?
五四精神的思潮﹐引胡適先生語﹐乃 “ ‘評判的態度’﹐簡單說來﹐只是凡事要重新分別一個好與不好......‘重新估定一切價值’八個字便是評判的態度的最好解釋。” (見<<胡適文存>>第一集﹐卷四) 五四精神之精粹﹐以現代廣告學的口號包裝﹐則在於‘思考要獨立﹐言論要坦白’。為繼承並秉持五四精神﹐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些人和事重新估價﹐才不負五四時代的菁英振我中華民族之重託。
平心而論﹐五四時代的部份文人之作品﹐思想空洞﹐言辭含混﹐什麼打倒孔家店﹐廢除文言文﹐為立新而立新﹐對傳統未有去蕪存菁﹐棄其糟粕而取其精華﹐為其後中國近代史悲壯慘烈之篇章﹐埋下了伏線。他們理性不足﹐狂熱有餘﹐也大概沒有精讀梁啟超先生的<<飲冰室文集>>。梁先生論先秦中國學術﹐提出之缺點包括: 邏輯思想之缺乏﹐物理實學之缺乏﹐無抗論別擇之風﹐以及門戶主奴之見太深等。
重新估定一切價值﹐是胡適之先生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神的總結和期許。放眼三百米外的不遠處﹐槍聲過後﹐奇趣依舊﹐一旦頭腦發熱﹐何謂邏輯及常識﹐在幾支穿雲箭拋物過後﹐竟得到了新的演譯方式﹐不啻是一種文明建設的偉大表現。其實﹐一個人若身體健壯﹐則自然百毒不侵﹔相反﹐若生活顛倒﹐煙酒循環﹐身體機能衰敗﹐就不要怪免疫系統失靈﹐破壞了正常的新陳代謝。五行相剋﹐亦能相生﹐一方水土之陰陽調和﹐詭辯無助趨吉避凶﹐ 逃避無助消災解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抽刀斷水﹐依然橫流﹐心中悲憂﹐也就無處釋由。
古晶(作者為退休教師)
Wednesday, May 2, 2007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