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坊間之道德清流﹐聞賭色變﹐躋身廟堂之高的商賈人士﹐以賊喊捉賊之嶄新形式﹐紛紛回應民間訴求﹐什麼如何正視病態賭徒問題﹐怎樣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道德價值觀等討論此起彼落﹐水花四濺﹐另一邊廂﹐大型美資娛樂渡假村隆重開幕﹐濠江賭業再起風雲﹐一夕歌舞昇平的浮華夢﹐許多人不願醉醒﹐他們勞碌一生﹐清茶淡飯乃為生活所迫﹐如今經濟崛起﹐為主動分享成果﹐奮不顧身﹐勇往直前﹐更待何時? 十九世紀中業﹐許多華人前仆後繼﹐舊金山下的夕陽殘照﹐有不少華工血淚的辛酸事跡﹐到了二十一世紀初﹐孝子賢孫不忘先祖教誨﹐正在小城上演一場又一場的淘金熱﹐依舊由美方打莊﹐如此良辰美景﹐先衷心祝願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為人父母輩的﹐活了大半生﹐總有些做人處世的智慧傳授給兒女﹐若為人從來光明磊落﹐更是‘事無不可對人言’﹐ 走過的人生路﹐不論對錯﹐好讓孩子知道﹐有前車可鑑﹐後輩可免重蹈覆轍﹐但世上偏有人愛反其道而行﹐以下故事﹐屬真人真事﹐絕無虛言。
話說一本地小商人﹐家住北區豪宅﹐生活早就無憂﹐惟一生愛錢如命﹐也愛終日呼朋喚友﹐盡顯酒肉豪情﹐近年小城經濟凸起﹐陳某身體力行﹐以賭客身份促進社會繁榮﹐近年更以各大娛樂場作second home, 賭本縱七上八落﹐卻屢有斬獲﹐近月觀其男人老九﹐穿金戴銀﹐LV隨身﹐風騷到暈﹐此等富貴榮華﹐鄙人注定無福消受。
聽聞陳兄有子初長成﹐行年十七﹐本性純良﹐與花花世界暫本無緣﹐惟陳兄近日鴻運當頭﹐獲利甚豐﹐更自詡賭神上身﹐如此好時辰﹐他認為是兒子開眼界長見識的大好機會﹐於是坐言起行﹐小陳外貌早熟﹐身形威猛﹐與大陳同行﹐輕易衝破保安防線﹐一進場﹐陳父即贈二千大元賭本﹐屬意其子自由發揮﹐童子之手不負老父重託﹐糊里糊塗贏得圍骰派彩﹐為父大喜﹐更堅信自己攜幼盲闖骰寶陣之決定正確﹐聽其大放什麼‘要後生開 ‘口下’眼界學多‘口的’‘口野’’之闕詞﹐再觀其一副理直氣壯之英偉相﹐縱有滿漢全席﹐也無起筷之意。
只緣身處此混沌之世﹐熱心教育之士逆水行舟﹐耗費之心力﹐實不足為外人道。有云「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近十年來﹐投機主義瀰漫港澳社會﹐早就埋下了中青兩代奉拜金主義作精神教條之內因。回歸不久﹐賭權一放﹐外資湧進﹐熱錢流竄不息﹐拜金教之信眾紛紛爭相面聖﹐又何奇之有﹐又怪得了誰? 發財立品﹐為後代積福蔭﹐最合古人之風俗﹐但在紙醉金迷的小城背後﹐又有多少個陳某﹐從至親下手﹐定時定候﹐向子女餵食致人於萬劫不復之地的精神鴉片?
Tuesday, August 28, 2007
Tuesday, August 21, 2007
養不教﹐邊個錯?
新學年伊始﹐莘莘學子紛紛收拾心情﹐有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要學有所成﹐只要夠刻苦﹐肯用功﹐鐵杵磨成針﹐則指日可待。
但要德學雙收﹐卻從來沒什麼不二法門﹐一個人品格如何﹐受太多因素影響﹐遺傳性基因﹐胎教﹐孕婦懷孕期的飲食等﹐可粗略地歸類為先天性因素﹐後天的因素則當然包括父母身教﹐人之初﹐性本善惡﹐無需爭論﹐反正米已成炊﹐亦云養不教﹐父之過﹐品德教育的責任﹐首先落到父母身上﹐學校只能當第二梯隊﹐是故校內開設品德教育課﹐屬政治正確之舉﹐實質作用則有限。待人接物﹐誠懇有禮﹐入屋叫人﹐入廟拜神﹐入課室要叫老師早晨﹐都全屬家長對子女的管教範圍之內﹐校方要配合的﹐是後接的內容。如何正確讓學生認識自己在社會﹐家庭及朋友的角色﹐是公民社會成形的一些客觀條件﹐如何鼓勵學生課餘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熱心公益﹐在團隊的互動之中明白互助互愛的重要性﹐培養一個有責任感的小領袖﹐這些啟思的工作﹐是校方的份內事﹐同時﹐家長應理性認識學校的角色分配﹐不宜將育人之重責完全外判給教育工作者﹐而置自身於事外。惟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則品德之教育事業可期﹐有云‘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也﹐重整吾民道德價值之基礎﹐則未來社稷和諧穩定可期!
春秋大夢一覺醒來﹐還原眾生奇相﹐只見現今尊卑長幼關係東歪西倒﹐今世投胎為港澳細蚊﹐乃佛祖有念前生為人知福惜福﹐廣結善緣積陰德﹐今格外開恩﹐自呱呱落地的一刻算起﹐即受盡萬千寵愛﹔出入有名廠嬰兒防撞手推車候駕﹔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不待言﹔一個又一個迷你太上皇老佛爺才牙牙學語﹐已足可號令全家上下﹔一懂人語﹐一聲令下﹐爹娘火速端飯夾菜﹐嫌是日菜式胃口不對﹐為人父母者即憂心忡忡﹐跟小豆釘一起絕食﹔小明月一癢﹐大明月即護聖駕﹐出巡各玩具店舖﹐陪聖上搜羅至愛﹐荷包出血﹐屬例行公事﹐若敢不從﹐則莫怪小皇帝小格格當眾表演獅吼功滾地沙等絕活﹐大庭廣眾﹐丟人現眼﹐家長作繭自縛﹐天下父母難道就此認命?
長此下去﹐小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長輩面前﹐目空一切﹐當中的因果業報﹐家長實難辭其咎。可 憐當下一些熱心教育的後起之秀﹐經驗尚淺﹐面對小學生犯事後脾性大發﹐往往束手無策﹐欲懲罰小魔怪﹐卻由欲言又止﹐自我審查﹐汝不明所以﹐當問個究竟﹐小姑娘一 聲長嘆﹐謂當今為人師表﹐有太多難言之隱﹔從前深信教不嚴﹐師之惰﹐故面對頑皮分子﹐每每字正詞嚴﹐厲聲訓斥﹐以罰企留堂作小懲大戒﹐反斗星二話不說﹐即嚎啕大哭起來。下課了﹐家長一到﹐驚見心肝哭得淚眼模糊﹐管它孰是孰非﹐當即濫情地趨前呵護﹐期間不忘對世侄女‘曉以大義’: ‘你這樣做呀﹐究竟有沒有為我的兒子著想的? 你這樣呀﹐很傷害他的自尊心的......’ 如是者﹐小孩心中之是非黑白對錯觀﹐隨她老媽鳳眉一提﹐眼角一翹﹐配戴綠翡翠金指環的肉指一伸再伸﹐給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正道未及匡扶﹐歪風旋踵又至﹐唉﹐悲哀呀。
但要德學雙收﹐卻從來沒什麼不二法門﹐一個人品格如何﹐受太多因素影響﹐遺傳性基因﹐胎教﹐孕婦懷孕期的飲食等﹐可粗略地歸類為先天性因素﹐後天的因素則當然包括父母身教﹐人之初﹐性本善惡﹐無需爭論﹐反正米已成炊﹐亦云養不教﹐父之過﹐品德教育的責任﹐首先落到父母身上﹐學校只能當第二梯隊﹐是故校內開設品德教育課﹐屬政治正確之舉﹐實質作用則有限。待人接物﹐誠懇有禮﹐入屋叫人﹐入廟拜神﹐入課室要叫老師早晨﹐都全屬家長對子女的管教範圍之內﹐校方要配合的﹐是後接的內容。如何正確讓學生認識自己在社會﹐家庭及朋友的角色﹐是公民社會成形的一些客觀條件﹐如何鼓勵學生課餘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熱心公益﹐在團隊的互動之中明白互助互愛的重要性﹐培養一個有責任感的小領袖﹐這些啟思的工作﹐是校方的份內事﹐同時﹐家長應理性認識學校的角色分配﹐不宜將育人之重責完全外判給教育工作者﹐而置自身於事外。惟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則品德之教育事業可期﹐有云‘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也﹐重整吾民道德價值之基礎﹐則未來社稷和諧穩定可期!
春秋大夢一覺醒來﹐還原眾生奇相﹐只見現今尊卑長幼關係東歪西倒﹐今世投胎為港澳細蚊﹐乃佛祖有念前生為人知福惜福﹐廣結善緣積陰德﹐今格外開恩﹐自呱呱落地的一刻算起﹐即受盡萬千寵愛﹔出入有名廠嬰兒防撞手推車候駕﹔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不待言﹔一個又一個迷你太上皇老佛爺才牙牙學語﹐已足可號令全家上下﹔一懂人語﹐一聲令下﹐爹娘火速端飯夾菜﹐嫌是日菜式胃口不對﹐為人父母者即憂心忡忡﹐跟小豆釘一起絕食﹔小明月一癢﹐大明月即護聖駕﹐出巡各玩具店舖﹐陪聖上搜羅至愛﹐荷包出血﹐屬例行公事﹐若敢不從﹐則莫怪小皇帝小格格當眾表演獅吼功滾地沙等絕活﹐大庭廣眾﹐丟人現眼﹐家長作繭自縛﹐天下父母難道就此認命?
長此下去﹐小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長輩面前﹐目空一切﹐當中的因果業報﹐家長實難辭其咎。可 憐當下一些熱心教育的後起之秀﹐經驗尚淺﹐面對小學生犯事後脾性大發﹐往往束手無策﹐欲懲罰小魔怪﹐卻由欲言又止﹐自我審查﹐汝不明所以﹐當問個究竟﹐小姑娘一 聲長嘆﹐謂當今為人師表﹐有太多難言之隱﹔從前深信教不嚴﹐師之惰﹐故面對頑皮分子﹐每每字正詞嚴﹐厲聲訓斥﹐以罰企留堂作小懲大戒﹐反斗星二話不說﹐即嚎啕大哭起來。下課了﹐家長一到﹐驚見心肝哭得淚眼模糊﹐管它孰是孰非﹐當即濫情地趨前呵護﹐期間不忘對世侄女‘曉以大義’: ‘你這樣做呀﹐究竟有沒有為我的兒子著想的? 你這樣呀﹐很傷害他的自尊心的......’ 如是者﹐小孩心中之是非黑白對錯觀﹐隨她老媽鳳眉一提﹐眼角一翹﹐配戴綠翡翠金指環的肉指一伸再伸﹐給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正道未及匡扶﹐歪風旋踵又至﹐唉﹐悲哀呀。
Saturday, August 11, 2007
文明抉擇論
英語世界的愛書人﹐不可能錯過戴蒙(Jared Diamond)這個大名。自成名作<<第三黑猩猩>>(The Third Chimpanzee)推出以來﹐戴蒙的每本著作﹐書迷皆引頸以待﹐近作'Collapse'之引人入勝﹐絕不亞於其任何前作。戴蒙的才學識見﹐曾引起一位西方評書人如此懷疑: ‘戴蒙﹐或許是一眾科學精英欲以匿名形式著書立說的集體筆名而已。’事實當然並非如此。
一看書名副題﹐精神一振: ‘社會如何選擇存亡。’畫龍點睛處﹐在於‘選擇’二字。文明之興衰﹐不是汰弱留強的森林定律嗎? 難道一種文明﹐會有意識地自甘步向崩塌之路嗎?戴蒙選題這一奇著﹐先收先聲奪人之效﹐再看內容﹐其研究範圍既深且廣﹐驗證嚴謹﹐立論創新﹐加上史詩式的篇幅﹐直教讀者瞠目結舌﹐幾千年的文明之旅﹐由戴蒙作嚮導﹐思路幾度迴轉﹐心神難免時有疲憊﹐卻又不忍就此掩卷﹐如此好書﹐近年在英語書壇﹐也並不常見。
英語世界的鴻儒對古文明之興趣﹐幾近著迷(obsession)程度。阿特蘭蒂斯是否曾經存在? 遺跡又在何處?近百慕達三角洲﹐還是地中海一帶?最為西方學界好奇的是這些遠古高度先進文明究竟如何沒落?是純粹天災﹐還是人禍?是始料不及﹐還是早有先兆?身為兩屆科學書獎(The Science Book Prize)的得主﹐戴蒙亟欲追尋的﹐是如何從自然科學﹐生態學以及社會學的角度﹐摸索一個可望而未必可即的答案。
戴蒙對一國文明衰敗的分析﹐主要基於五大方面: 一﹐環境破壞。砍伐樹木以公頃計﹐嚴重影響天然資源可再生的機會。二﹐氣候轉變﹐三﹐外敵入侵﹐四﹐與睦鄰的商業關係﹐五﹐社會對環境問題之反應為何。戴蒙認為這一點對文明是否得以傳承至為關鍵。不同國家對環境變化所衍生的問題有不一樣的應對措施﹐他以日本為例﹐並指出政府的森林管理策略﹐比復活島的來得有效﹐為日本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契機。
他認為﹐一切謎底﹐可從瑪雅文化盛衰這個可能的謎面開始。
當一個遠古文明踏入新世紀﹐卻苦無足夠智慧去應對一些歷史上從未遇過的事情﹐也未能以理性科學的態度環視全局﹐單憑民粹式革命口號構想二十一世紀的強國夢﹐以全人類的生存權作賭注﹐戴蒙認為此舉未免冒險﹐及早審時度勢﹐權衡各方利弊﹐將治本的環保政策放於經濟發展之上﹐才有望將潛在的生態危機有效控制。大量墾荒伐木﹐導致水土流失﹐引發貌似天災實為人禍的各大工業強國及發展中國家﹐不妨洗耳恭聽戴蒙對何謂‘可持續發展’的真知灼見。他以世界工廠為例﹐指一方水土曾山明水秀﹐物種豐富﹐可謂得天獨厚﹐奈何資源管理頻頻失當﹐一套環保教育觀也未曾成形﹐卻由連年創造經濟神話﹐日排放量以噸計的二氧化碳﹐以及無數工業廢料釋出的有毒化合物﹐自然而然地成了過度工業生產的副產物﹐而所謂的‘中產階級’﹐經濟收入趕上了﹐汽車需求激增﹐公民社會卻苦未成形﹐價值觀嚴重跟國際脫軌﹐一國未來之生存空間正逐步收窄......戴蒙對三千年文明的忠言繁多﹐未能盡錄﹐在此不贅﹐也免得進一步傷害了脆弱的民族感情。全球化將國與國之間的距離拉近﹐天涯若比鄰﹐新世紀的人類切身感受﹐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作為地球村的一員﹐改善國際形象的黃金機會﹐請好好把握。
一看書名副題﹐精神一振: ‘社會如何選擇存亡。’畫龍點睛處﹐在於‘選擇’二字。文明之興衰﹐不是汰弱留強的森林定律嗎? 難道一種文明﹐會有意識地自甘步向崩塌之路嗎?戴蒙選題這一奇著﹐先收先聲奪人之效﹐再看內容﹐其研究範圍既深且廣﹐驗證嚴謹﹐立論創新﹐加上史詩式的篇幅﹐直教讀者瞠目結舌﹐幾千年的文明之旅﹐由戴蒙作嚮導﹐思路幾度迴轉﹐心神難免時有疲憊﹐卻又不忍就此掩卷﹐如此好書﹐近年在英語書壇﹐也並不常見。
英語世界的鴻儒對古文明之興趣﹐幾近著迷(obsession)程度。阿特蘭蒂斯是否曾經存在? 遺跡又在何處?近百慕達三角洲﹐還是地中海一帶?最為西方學界好奇的是這些遠古高度先進文明究竟如何沒落?是純粹天災﹐還是人禍?是始料不及﹐還是早有先兆?身為兩屆科學書獎(The Science Book Prize)的得主﹐戴蒙亟欲追尋的﹐是如何從自然科學﹐生態學以及社會學的角度﹐摸索一個可望而未必可即的答案。
戴蒙對一國文明衰敗的分析﹐主要基於五大方面: 一﹐環境破壞。砍伐樹木以公頃計﹐嚴重影響天然資源可再生的機會。二﹐氣候轉變﹐三﹐外敵入侵﹐四﹐與睦鄰的商業關係﹐五﹐社會對環境問題之反應為何。戴蒙認為這一點對文明是否得以傳承至為關鍵。不同國家對環境變化所衍生的問題有不一樣的應對措施﹐他以日本為例﹐並指出政府的森林管理策略﹐比復活島的來得有效﹐為日本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契機。
他認為﹐一切謎底﹐可從瑪雅文化盛衰這個可能的謎面開始。
當一個遠古文明踏入新世紀﹐卻苦無足夠智慧去應對一些歷史上從未遇過的事情﹐也未能以理性科學的態度環視全局﹐單憑民粹式革命口號構想二十一世紀的強國夢﹐以全人類的生存權作賭注﹐戴蒙認為此舉未免冒險﹐及早審時度勢﹐權衡各方利弊﹐將治本的環保政策放於經濟發展之上﹐才有望將潛在的生態危機有效控制。大量墾荒伐木﹐導致水土流失﹐引發貌似天災實為人禍的各大工業強國及發展中國家﹐不妨洗耳恭聽戴蒙對何謂‘可持續發展’的真知灼見。他以世界工廠為例﹐指一方水土曾山明水秀﹐物種豐富﹐可謂得天獨厚﹐奈何資源管理頻頻失當﹐一套環保教育觀也未曾成形﹐卻由連年創造經濟神話﹐日排放量以噸計的二氧化碳﹐以及無數工業廢料釋出的有毒化合物﹐自然而然地成了過度工業生產的副產物﹐而所謂的‘中產階級’﹐經濟收入趕上了﹐汽車需求激增﹐公民社會卻苦未成形﹐價值觀嚴重跟國際脫軌﹐一國未來之生存空間正逐步收窄......戴蒙對三千年文明的忠言繁多﹐未能盡錄﹐在此不贅﹐也免得進一步傷害了脆弱的民族感情。全球化將國與國之間的距離拉近﹐天涯若比鄰﹐新世紀的人類切身感受﹐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作為地球村的一員﹐改善國際形象的黃金機會﹐請好好把握。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