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跟闊別多年的朋友相聚,閒話家常之餘﹐少不免老點江山﹐笑傲江湖。旅居英倫的漫長歲月﹐朋友思路清澈如昔﹐學問見識亦大有長進﹐小城正值多事之秋﹐對廟堂之事無心﹐卻對江湖有意。在混沌不堪的世代﹐牛鬼蛇神當道﹐是非黑白顛三倒四﹐稍欠思考能力的年輕人﹐容易受蠱言所惑。寒窗苦讀﹐學以能否致用﹐實屬其次;博覽群書﹐只為學以致知﹐獨善其身。要培養獨立的人格﹐這一方水土﹐顯然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一個越強調和諧的地方﹐其實越不和諧。家和萬事興﹐一家人若能和睦相處﹐又何用上至高堂﹐下至妻兒﹐苦口婆心﹐終日高呼以和為貴?城中不少熱腸之士﹐百無聊賴﹐手口並用﹐戮力幫閒﹐可惜好心做壞事﹐教市民和民間團體「談情說愛」﹐但小城的氣氛、情調和格局﹐轉眼已換了人間。燈紅酒綠﹐品味庸俗﹐時而有人大聲喧嘩﹐甚或大放言論臭彈﹐前戲的客觀條件如此貧乏﹐試問又教人如何全情投入去愛得火熱?
小城新戲﹐輪流上畫﹐視聽之餘﹐把光影片段逐格重播﹐會發現無限趣味﹐遍地都是通識教育的上佳素材﹐先從近期剛落畫不久的一齣愛情文藝片著手。戲中的男主角 ﹐近年戲路如一﹐演技浮誇﹐多年來毫無突破﹐從影以來未曾成功演譯角色﹐獨愛語不驚人誓不休﹐亦擅長創作一系列比後現代還要後現代的經典對白﹐對現代社會有不少類似文藝青年的偽控訴﹐例如什麼民間團體自動獻身官府論﹐積極提倡批評要善意﹐自信愛有明天。
愛國論闊別多時﹐在二十一世紀初的華南一隅﹐依然大有市場﹐這本身不是一個問題﹐問題都在推銷員的身份錯配﹐亦為這部愛情文藝片﹐加添了不少的喜劇效果。在西方民主國家﹐朝野兩黨在國會上﹐就議題以事論事﹐針鋒相對﹐舌戰在電視台的「國會質詢」(Question Time)播放﹐好歹對選民有所交待。總而言之﹐角色定位準確﹐演譯拿捏得宜﹐是扮演太監奴才﹐還是帝皇將相﹐二百多年來﹐西方民主的劇本早就寫得一清二楚﹐小城的一眾花旦小生演不上來﹐實屬正常﹐亦建議將勤補拙﹐先理解人物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特徵﹐再熟讀關於國情的劇本﹐深入學習胡錦濤主席「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新三民主義」﹐既為民選﹐就更應多為人民做點實事﹐少為政府說項﹐免得下次又再唸唸有詞﹐說什麼八年以來﹐社團中人群龍無首﹐英雄氣短﹐沒能捫心自問能為政府做甚麼。
怎會這麼耳熟?哈利路亞﹐突然想起在一九六一年﹐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就職演詞有此名言: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應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相比之下﹐一句豪情壯語﹐另一句胡言亂語﹐聰慧的讀者們始終最清楚﹐可惜猜中沒獎。
小城終日東批西評﹐好不熱鬧﹐為免批出個鳥來﹐有必要先釐清批評的定義﹐討論才更有意思。批評(Criticism) 源自古希臘文化﹐與之相關的獨立思考 (Critical Thinking) ﹐則泛指就事件分析和評估的過程。一人一腦袋﹐但並非有腦袋的都會獨立思考。獨立思考的能力﹐必須以理性(Reasoning) 和邏輯 (Logic)作基礎﹐然後就不同的人或事或物﹐作一個主觀但合理的判斷。
近代西方學界眼中的批評﹐只出現在民主自由的政體﹐其對立面﹐必然是極權統治下的一言堂。沒有言論自由的國度﹐自然容不下批評的聲音﹐民眾有口難言﹐更遑論能否就社會民生等議題﹐來個堂堂正正的官民辯論。
甚麼批評要善意的說法就更幽默﹐也舉一例。若發現家人不幸染上賭癮﹐欠下巨債﹐身為子女﹐此時此刻﹐若厲聲喝斥﹐費盡唇舌勸其戒賭﹐警告家人若再泥足深陷會有何後果。百行以孝為先﹐若非出於好意﹐批評也就大可不必﹐最好當機立斷﹐大義滅親﹐即時斷絕關係。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人﹐親睹自己成長的地方百病叢生﹐在公共空間表達訴求﹐其本人的影響力更不及鄰埠劉天王的千分之一﹐一句無關痛癢的抗議口號﹐竟換來捂嘴之苦﹐保安哥哥金剛怒目﹐也實在太神經過敏。
嚴格來說﹐對理性和邏輯缺乏認識﹐也就沒有批評的空間。若獨立思考的過程欠奉﹐一個人發表的一字一句﹐極其量只能視為意見(opinion)﹐跟批評根本沾不上邊。坊間爭相佔領「理性」的道德高地﹐卻鮮有對這個概念準確定義﹐大半屬於口同鼻拗、雞同鴨講的口水戰﹐大家都在浪費寶貴的青春。英語世界強調討論要 Make sense, 即人所共知的常識。一般程度的中學畢業生﹐照常理應該具備掌握和認識生活常識的能力﹐辯論前也就不必大費周章﹐先向對方解釋為何「阿媽係女人」 。缺乏理性而又自命理性的人﹐大多數不敢跟對方正面作思想交鋒﹐卻擅長倒果為因﹐偷換概念﹐從來只懂左閃右避﹐或拋下似是而非的偉論﹐例如「魯迅從來不是一個理性的人﹐以其非理性的作品探討理性﹐並不恰當。」
驟耳聽來﹐好像似模似樣﹐但通天眼一出﹐問題即無所遁形﹐拙文姑且做點善事﹐還望福有悠歸。即使假設魯迅乃狂人一名﹐兼帶有尼采叔本華式的神經質﹐其作品則必然非理性?若魯迅留下的作品﹐到今天仍極具批判性﹐而他對中華民族劣根性的鞭韃﹐依舊力透紙背﹐到今天還是要勞煩北京當局勸籲國民出國旅遊要展現文明風範﹐不隨處喧嘩﹐也不要隨地吐痰﹐ 那麼魯迅本人是痴是狂﹐又干卿底事?
每日的時事和新聞﹐正好測試一個人理性邏輯的思考能力﹐未學爬﹐先學跑﹐揠苗不能助長﹐小學一年班的小朋友﹐已經從自然科栽種綠荳苗的經驗學會了﹐難得本地有夕陽名校反其道而行﹐小學教育推行通識教育﹐也實在太妙想天開。成人世界面對嫌犯聲稱所作所為盡皆合法﹐大多認為現行法例如何充滿漏動﹐卻有沒有想過如果嫌犯乃清白之身的一等良民﹐在沒證沒據的情況下﹐司法部門依然能夠拉人封艇﹐那末小城整個司法系統和程序﹐豈非可即時宣佈崩潰﹖一眾社會賢達及教育菁英﹐又有沒有勇氣跟公眾上一堂真正的通識教育課?
批評之風既然源於西方現代文明的古希臘﹐就應該清楚認識其獨立思考的精神﹐並立即停用一切帶有東方特色的反邏輯劣貨﹐方能為城中的達官貴人挽回幾分薄面﹐免得下次獻技﹐又當上了大炮之惡名﹐毫無保留地為大眾無限量提供「濕水炮仗」式的上佳娛樂。
拒絕空廢言辭﹐力求實事求是﹐若批評能點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本身已是善意和愛心的表現﹐與之相對的﹐或惡意中傷﹐或潑婦式的謾罵﹐「惡意批評」四字﹐完全是文字垃圾。身居廟堂之士﹐有技徬身﹐方能行走江湖。但久而久之﹐黔驢技窮﹐觀眾呵欠連連﹐一言以蔽之﹐乃係神龍見首不見尾﹐凡遇到社會衝突﹐每能以柔剋剛﹐一 字一句﹐無不彰顯政治修辭學的最高境界。聲東擊西﹐一招天外飛仙﹐將民眾的焦點引領到外太空﹐地球上發生的事﹐他無心戀棧﹐也懶得回應﹐極其量發揮當紅華語饒舌歌手之本色﹐每當面對民間的真正訴求﹐總能含糊其辭﹐大部份觀眾亦對官府溺愛有加﹐讓其矇混過關。觀乎官民如此感人的互動﹐社會豈能有不和諧之理?
Sunday, November 11, 2007
Sunday, November 4, 2007
天才與白痴
英國某創意顧問公司評選一百位在世的天才
名單本身的排名不值得討論﹐反正任何評選﹐ 或多或少反映個人喜好﹐也很難尋求一個所謂的共識或客觀性﹐有趣的是名單上百位天才﹐除了科學家以外﹐更多的是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等
專家小組的評分項目的其中一項﹐是範式轉移力
還有文化影響力
可稍談智力 -
名單本身的排名不值得討論﹐反正任何評選﹐ 或多或少反映個人喜好﹐也很難尋求一個所謂的共識或客觀性﹐有趣的是名單上百位天才﹐除了科學家以外﹐更多的是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等
專家小組的評分項目的其中一項﹐是範式轉移力
還有文化影響力
可稍談智力 -
Subscribe to:
Posts (Atom)